在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衡阳市正厅级干部 阳新丽
(2010年1月12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隆重举行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对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前来指导工作的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社科联主席郑佳明先生和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省船山学社社长王兴国先生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关心、支持和参与衡阳文化研究、文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衡阳自古就被誉为“寰中佳丽”、“文明奥区”,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蓝墨水的上游”。这里积淀了舜帝南巡、大禹治水、湘军演练、衡阳抗战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孕育了以南岳衡山为龙头的山水生态文化和宗教文化;这里涌现了以蔡伦、王船山、彭玉麟、唐群英、罗荣桓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这里诞生了皮影、剪纸、湘剧、祁剧、渔鼓等鲜明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瑰宝,成为湖湘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重要篇章,成为推动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衡阳历来有重视文化研究、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衡阳人继承弘扬这样一优良传统,在文化研究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湖湘文化名城、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先后修复、新建了石鼓书院、湖湘文化馆、湘水明珠历史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举办了湖湘文化旅游节,开辟了“湘水明珠”历史文化讲坛,出版了《衡阳历史文化丛书》等研究著作,为繁荣发展湖湘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开放、大发展、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先后作出了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全市上下传承文明、继往开来,正积极投身于“文化强市”的火热实践中。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的正式成立,是贯彻中央、省、市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湖湘文化研究的重要阵地,对于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文化,我们要把文化留给历史。全市社科理论界要以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成立为契机,以超越前人的勇气、开拓进取的心志,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切实把湖湘文化诠释好、传播好,为富民强市、振兴衡阳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
要深化湖湘文化的理论研究。要立足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任务,按照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衡阳的总体要求,用科学的态度、宽广的视野,研究、提炼与现代文明要求相适应的精华,充实湖湘文化的时代内涵,续写湖湘文化新的篇章。重点要围绕弘扬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注重系统谋划、加强统筹协调,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深化课题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使湖湘文化不断吸纳补充新的文化营养,促进湖湘文化实现形态、内涵的飞跃。
要推进湖湘文化的宣传普及。要贴近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文化需求,把文化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与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推出更多更好的通俗读物、理论文章和电视节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传承湖湘文化,激发了解衡阳历史、把握衡阳文脉的热情,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善于利用大众传媒,努力把湖湘文化的宣传融入到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各种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转换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要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丰富宣传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加强互动交流,切实掌握湖湘文化宣传在新兴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要注重湖湘文化的转化运用。要紧紧围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深度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源和智囊团的作用,推出更多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对党委政府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努力促进湖湘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要挖掘和利用湖湘文化资源,优化外部环境,打造文化品牌,发展事业产业,扩大湖湘文化的当代影响。要加大人才培养和运用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以强大的人才支撑,促进湖湘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志们,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沉淀在历史长河的记忆中,流淌在衡阳人民的血液中,扬帆在科学发展的航程中。我们要继承传统,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湖湘文化这朵千年奇葩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祝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精品迭出、人才辈出、贡献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