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_衡阳社会科学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 >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

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

    访问量:2200    发布时间:2021-12-20    【字体:

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

龙宇帆,王科瑛,张硕勤

理想道德人格是道德修养与人格模式的理想化设计。王船山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缺少的思想家之一,其一生虽历经坎坷,却从未放弃其笃信与追求的理想与信念。他的道德修养与人格是其博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近代理想道德人格的先河,对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启示作用。

 一、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

王船山身处明末清初新旧政权更替的风云动荡时期,国家兴亡、民族孱弱的现实诉求,是其理想道德人格形成的时代背景。作为明代遗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王船山将个体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系在一起。他匡时救国,进行不屈的抗清运动,捍卫民族尊严;他于明亡后终生不剃发、不易服、不出仕表达坚定的立身、刚烈的气节;他于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中潜心学术研修,著书立说,反思总结民族兴亡的历史教训以期光复华夏文明。

严密成熟的气本论和精微独到的心性之学为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王船山在秉承张载“太虚即气”的基础上,提出“凡虚空皆气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的观点,认为宇宙的本源就是气,天地万物都是太虚絪缊的二气的产物。船山先生强调了气的唯一性和终极性,展示了世界实有的真实图景。在此基础上,他继承发展前人心性论的理论成果,引申出独具特色的人性论思想———理欲合性、互为体用。他从生活实际和实践出发,考察人性的生成与发展,提出继善成性的人性发展理论。 二、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及现代价值千百年来中国的士大夫们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就是传统儒家思想“内圣外王”的核心价值观念。王船山在批判继承这一传统理想人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与创新,赋予新的内涵。

(

“贵义轻利”是儒家人生价值义利取向的核心。王船山对传统义利思想进行了总结、分析与继承,提出“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认为道义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 利益则是生存的基础。王船山清楚地看到义利存在矛盾冲突的一面,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义利的区别是君子小人之分、公私之辨、善恶之别,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舍生取义。他认为道义比生命更宝贵,人只有为义而生,才能生得有价值有意义; 为义而死的话,虽死犹生。他还对义的内涵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的层次区别,并将“夷夏之辨”视为古今之通义,明确以国家民族之大义为重的价值取向。

同时,王船山又阐述了义利息息相关的观点,认为义利是相互贯通而不是相互排斥,义中有利,利中有义,否定离开功利空谈道义。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生人之用”,也就谈不上“立人之道”; 而离开道义只谈利益的话,人就会丧失道德理性无异于禽兽。王船山力求在实践中将义利得以统一,他认为道德行为实践对于道德情感、意识的萌发、道德原则的确立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真正的道德离不开人们的身体力行、躬身践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并遵循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掌握自己命运、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

王船山对义利的辩证认识形成了贵义重利、以义制利,义利和合的观点,最终确立了“生可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于现代社会正确义利观的确立及健康人格观的完善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既肯定利益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又明确利益追求过程中应遵循社会准则与规范; 既肯定义利存在冲突,又明确义利统一于实践之中。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人作为肉体生命存在的需求,加强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时重视人作为理性社会存在的意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我们树立“行义”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坚定高尚的道德人格,在义利冲突时,坚持以义为上,自觉以义遏利、为义舍利,以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

观王船山以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将理欲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理与欲的关系。他认为人的道德属性即天理,自然属性即人欲,理与欲的有机结合便是健康完整的人性。“盖性者,生之理也。均是人也,则此与生俱有此理,未尝或异; 故仁义礼智之礼,下愚所不能灭,而声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废,俱可谓之性。”不仅肯定传统的仁义礼智之礼是性,而且认为声色臭味之欲亦是性。在他看来,道德准则与物质欲望也即理与欲皆是人所固有的属性,二者相互为体。

王船山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认为人欲是生存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不可否定不可抑制更不可灭绝的。人欲又有公私之别,指出“圣人有欲,其欲即天之理。天无欲,其理即人之欲。学者有理有欲,理尽则合人之欲。欲推则合天之理。”圣人之欲是追求仁义的理想境界,顺应天道,是“大公之欲”,即为天理。理欲合一是实现儒家圣人观的完美体现。王船山承认理在欲中,倡导满足正常生活的人欲需求,又力主以理导欲、以理制欲,深刻认识人欲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性,强调天理对人欲的制约、引导与规范。“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主张既要满足生理需要的人欲又要满足道德需要的天理,通过诱导教化的手段以社会道德规范来节制、引导、调整人欲,使人欲顺乎天理,实现二者的统一。

船山先生的理欲适中观既反对禁欲、灭欲主义,又不赞成纵欲、享乐主义。在肯定人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正常生活欲求之合理性的基础上,主张以合理满足人的感性欲望的“成身”过程来实现“成性”,培养和成就仁义礼智的德性。同时,主张以天理指导人欲,激励人们超越小我之一己私欲,为国家、民族利益之公欲的高尚事业努力奋斗,自觉将自我熔铸于国家、民族和社会之中,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杰精神

王船山理想道德人格新的时代意蕴便是注入了豪杰精

神。他指出“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救人道于乱世”“文以生勇,勇以成义,无勇者不可与立业,犹无义者不可与语勇也”“生从道,死从义”。豪杰之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义与勇是其最突出的特征,豪杰之士是义勇兼备之人; 豪杰具有大无畏精神,他们人格独立、志向远大、气节坚勇,并具备经世之能力,凭借自强不息、不懈追求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天下苍生和民族大义为毕生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

豪杰精神注重的是济世利民,强调的是人格的独立、意志的刚毅。王船山的豪杰精神既是对儒家传统理想人格“内圣外王”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又体现了当时经世致用的社会风尚。他对天人关系的重新诠释以及对人主体能动性的肯定,他不同凡响的豪迈气概以及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他济世救民、身任天下的担当精神以及壁立万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于当今社会中的我们如何锻造自强不息的品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如何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之中,勇敢地承担“身任天下”的责任与义务;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积极的作用。

道德品性的养成、理想人格的塑造涉及个体情感、意志、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教化、引导、辨析和反思得以定势。王船山心中牢固树立着济世救民、光复华夏的鸿鹄之志,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刚健奋进的民族气节躬身践履,造就了为后世所敬仰的道德人格精神。船山先生的理想道德人格是集道德、意志、智慧为一体的君子人格,并以正志诚意、达情养性、道德实践的践履途径实现之,为我们留下了关于道德人格修养方面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身关怀与社会关怀、理想追求与行为实践的统一提供了范式,对于现代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正蒙注(卷一)//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长沙: 岳麓书社,1992.

[2]船山全书(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长沙: 岳麓书社,2010. 

[4]郭慕卿.角色多元化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7).

[5]船山全书(第一册)[M].长沙:岳麓书社,1988.

[6]读通鉴论(卷十七)//船山全书(第十册)[M].长沙:

岳麓出版社,1992.

[7]船山全书(第五册)[M].长沙: 岳麓出版社,1992.

[8]肖剑平.王船山人格思想研究[D].湘潭: 湘潭大学,2012.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0年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王船山道德人格有效融入衡阳文化软实力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C008。)

[打印本文]



Copyright © 2017 衡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421001 湘ICP备170122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