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彰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和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通报_衡阳社会科学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要闻 >关于表彰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和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通报

关于表彰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和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通报

    访问量:5262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26    【字体:

 中共衡阳市委   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和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通报

(不另行文)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富民强市、振兴衡阳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作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经衡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定,申秀英等9位同志为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衡阳市第十届(20091120101231)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共99项,其中,特别奖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48项。现予以通报表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中共衡阳市委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我市的文化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获得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和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同志再接再厉,继续投入到社科研究活动中,不断取得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绩。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向获奖的同志学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促进党委和政府的民主、科学决策服务,为推进衡阳“四化两型”建设服务,为推动全市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11215


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申秀英,女,1963年出生。衡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环境教育与人文地理。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厅课题2项。个人学术专著为《环境教育概论》,合编著作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项。“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刘国武,男,1965年出生。硕士。衡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湖南地方史和民国边疆史。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个人学术专著《抗战时期湖南的现代化》、《康藏纠纷研究》都是该领域出现的第一部专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得市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刘景良,男,1954年出生。衡阳市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意识形态理论。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个人学术专著为《社会意识形态综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一篇调研报告被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采纳刊发 。获得市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衡阳市学科带头人。

 

刘镇江,男,1965年出生。硕士。南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社科成果评审委课题2项。个人学术专著为《江泽民伦理思想研究》,合编著作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社科成果奖四等奖1项,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南华大学伦理学学科带头人。

 

李玉琼,女,1968年出生。博士后。南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战略管理、企业创新和信息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社科课题3项。个人学术专著为《网络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共生战略》,合编著作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篇。获得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项。“湖南省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肖宗志,男,1964年出生。博士。南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社科课题2项。个人学术专著为《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合编著作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理论学习服务体系省级服务专家。

 

陈春泉,男,19613月出生。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个人学术专著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研究——基于对湖南及衡阳经济的实证分析》、《发展两型产业 建设两型社会》。合编教材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得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获得者。

 

贺汉魂,男,1971年出生。在读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济伦理学和反邪教研究。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个人学术专著为《和谐人生经济学——科学发展观的经济伦理学研究》,合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获得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市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涂昊,男,1973年出生。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现当代文学。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个人学术专著为《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合编著作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获得市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衡阳市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获奖名单

(按成果第一作者姓氏笔划排序)

特别奖:2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者姓名

衡阳书院文化,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系列论文

谢宏治

领导分工的“各负其责”与“无缝对接”

系列论文

蒋勋功

 

 

 

一等奖:12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者姓名

王船山研究著作述要

专 著

朱迪光

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应急预案研究——以类似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冰灾为例   

系列论文

刘沛林、刘兰芳、刘春腊、徐美、刘申、申秀英、肖志成、杨玉蓉、何海兵

开放性教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教学新模式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刘韵清、周晓阳、黄秋生、王向志、赵玉华、陈足元

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诚信建设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张多来、周晓阳、蒋福明、高征难、黄秋生 等

诊疗“看病贵”——医生行为及其干预机制

专著、系列论文

周良荣

农业产业化与组织创新的理论研究

系列论文

周镕基、皮修平、谭忠真、白广效、贺汉魂

周斓评传

专 著

唐长久

湖南省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模式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曹令秋 等

一代女魂唐群英

系列论文

盛明明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专著、系列论文

彭文武、曹令秋、陈国生、刘小凤、唐瑜冲、廖大琪

社会信息传播视野下的唐诗宋词

专 著

彭军辉

巴尔扎克在中国

专著、系列论文

蒋芳

 

 

 

二等奖:37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者姓名

企业价值网络低碳共生演化的序参量控制机理研究

系列论文

卜华白 等

明代诗歌总集与选集研究

专 著

马汉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马军、阳剑兰、阳淑兰、晏玉霞、李奇伟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马柳颖

预防大学生犯罪构建和谐校园研究

系列论文

邓岳南、廖志平、刘妍

“两型”社会建设与环境教育创新研究

系列论文

申秀英、刘沛林、刘春腊、田亚平、徐美、邓运员、钟顺清

《微博时代:“新闻危机”搅动官场生态》

系列论文

成新平

清前韩文接受史研究

系列论文

全华凌

衡阳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

研究报告、系列论文

刘伟辉、周巍、石宇奇、陈国生、杨云祥、李衡生、王一军

抗战时期湖南经济研究

系列论文

刘国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践行研究

系列论文

刘峥、黄梅芳、刘振中 等

基于教育服务的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刘俊学、吕明娥、张兴、陈健、曹毅、谭向阳、刘斌

EVA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及优化配置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刘晓英

邵东方言语法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孙叶林

《水浒传》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阳建雄

财务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热点问题探索

系列论文

阳萍、郝倩、陈晓亮

大学理念——认知与践行

专著、系列论文

李忆华、王莉芬、凌均卫、刘慧玲 等

地方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系列论文

李晓衡、王莉芬、张新华、张多来 等

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版)

编 著

杨载田、刘天曌 等

和而不同——神俗信仰关系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何敦培

韩非辩学思想探折

系列论文

张长明、李后生 等

和谐社会电视新闻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张良

高校民主党派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张峰林、陈彬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专著、系列论文

张琦

城乡发展差异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专 著

陈国生、田应华、夏由清、李淇、黄鑫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研究

系列论文

陈海利、付孝泉 等

高校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系列论文

周凌云、文学禹、李美会、陈言

湖南森林生态旅游人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屈中正、张艳红、陈敬胜、张翔、李蓉、陈建平、郑新红

新时期高校反腐探析

专著、系列论文

胡明明、黄梅芳 等

市县干部管理任用政策研究

系列论文

洪晓静、虞江永、万忠姣、周英姿、余剑平、吴倩

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研究

系列论文

涂昊

衡阳市金融志

编 著

黄红星、阳冬发、李勋、张之凡、李伟、邓辉 等

理想与现实——王夫之历史哲学研究

专 著

萧平汉

王船山研究史中关键术语的演变

专著、系列论文

彭巧燕、朱迪光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雷振华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专著、系列论文

詹晶

杨昌济的民族伦理观及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系列论文

魏长龙

 

 

 

三等奖:48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者姓名

对网络视觉传播的批判性思考

系列论文

王志永 等

英语词汇与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系列论文

王芬、陈雄新、钟霞、董迪雯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

系列论文

王斌林

《庄子》形容词配价语法研究

系列论文

甘斐哲、彭再新、谢晓鸣

我国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社区关怀研究

系列论文

代艳丽

学校视域下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

研究报告、系列论文

伍艺凭、梁满秀、梁富荣、蒋仁忠、熊黄英、曹玲玲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系列论文

伍卓、刘升学、聂绍芳、廖迎春 等

评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

系列论文

任美衡

巴金张爱玲家族小说比较研究

系列论文

刘玉芳 等

衡阳市旱涝灾害风险综合分析与安全减灾研究

系列论文

刘兰芳、肖志成、谭青山、邓美容、廖梦思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禁止条件质疑

系列论文

刘余香

湖南休闲体育特色研究

系列论文

君雯、魏书敏、聂集林、马勇、伍鸿鹰

生命哲学问题研究

系列论文

刘衍永、刘玉芳、熊新华、刘永利 等

论媒介融合下传媒管理制度创新

系列论文

李红祥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疑问句考察

系列论文

李振中、肖素英

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及机制研究

系列论文

杨立国、刘小兰、向清成 等

王船山人格理论的哲学意蕴及现代价值

系列论文

肖剑平

王船山教育思想的特征

系列论文

肖起来

衡阳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系列论文

肖湘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化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系列论文

旷平昌 等

湖南水资源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 

专 著

我国消费制度演变研究

系列论文

张平 等

目的论与歌曲翻译之标准

系列论文

陈水平 等

徐訏小说研究

系列论文

陈娟

谈心教育概论

专 著

欧盛端

中国当代农地制度研究

专 著

易永锡

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系列论文

周松青

衡阳市人类活动强度模拟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系列论文

郑文武、田亚平、君、邓运员、刘晓燕、邓美容

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管理的发展研究

专 著

郑红京

和谐社会中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的构建与保障机制研究

系列论文

胡建忠、周松青、江亮、但艳芳 等

政府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专 著

胡俊

金融危机下的快乐理财

专 著

胡海波、阳秋林 等

衡阳田歌的分类及其艺术特色

系列论文

段桥生、米瑞玲

权利意识:转型时期农村妇女权利保护的支点

系列论文

唐云红

社区图书馆联盟研究

系列论文

唐虹、李军、金燕

网络时代学生管理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系列论文

唐祥云、赵晓军、梁超

论劳伦斯诗歌《蛇》中的生态意识

系列论文

资云南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其成本收益研究

专 著

黄祖平

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系列论文

银奕淇、欧迪巧、范双南、蒋澎涛

电视传媒对城市居民体育意识的影响分析

系列论文

符巍

湖南农林职业教育与农业 产业化对接机制研究

系列论文

梁忠厚 等

我国明星慈善文化发展探析

系列论文

彭红

衡阳市129名初二学生亲子冲突的实证研究

系列论文

蒋湘祁、何资桥 等

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及对策研究

系列论文

蒋福明、周良荣、肖祥敏

信息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系列论文

曾德良、张玉辉、傅运生、赵娟娟

社会良法体系构建的道德效应

系列论文

曾颜璋

职业问责框架下的传媒自律

系列论文

谭平剑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寻

系列论文

戴前虎、刘南槐

 

[打印本文]



Copyright © 2017 衡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421001 湘ICP备170122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