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_衡阳社会科学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 >成果展示 >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

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

    访问量:306    发布时间:2022-07-06    【字体:

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

杨金华廖波,徐元诏

 

  提升民众幸福感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愿景和使命。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为例,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与新冠疫情局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游客感知的衡阳旅游品质处于中等水平,在剖析衡阳旅游发展困境基础上,提出了从培育周边出游市场,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等四个方面探索衡阳旅游发展的幸福路径。

关键词旅游幸福感;居民出游;周边游;新冠疫情;衡阳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幸福内涵的研究源起于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史,对幸福存在的体验史。旅游与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人民满意作为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目标将着眼于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1]从现有研究来看,随着旅游业社会功能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探讨旅游幸福感的涵义,旅游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2]但旅游幸福感的内涵与测度,研究视角、研究对象与方法仍存在一些分歧,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均有待深入探讨。

旅游幸福感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丰富。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生活化、生活旅游化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新常态。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湖南省“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四大板块、八条黄金旅游带”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衡阳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面临着周边市州强势发展的竞争压力。加之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本不景气的衡阳旅游发展陷入新的困境。在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市,促进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衡阳旅游品质,不仅是旅游产业成败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幸福生活的民生福祉问题。因此,基于衡阳旅游现状,剖析现实困境,探索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 衡阳旅游业发展背景及困境剖析

2.1 旅游业发展背景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省域副中心城市下辖5区5县,代管2县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抗战纪念城市,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724.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32万人,城镇化率53.61%。衡阳现有规模的旅游区(点)200余处,A级以上景区景点30个。其中5A级景区有南岳衡山旅游区1个,4A级景区有罗荣桓纪念馆、蔡伦竹海、石鼓书院、印山文化旅游区、王船山故里生态文化旅游区5个,3A级景区20余个。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692.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国内游客7683.59万人次,增长12.4%;国外游客8.71万人次,下降12.7%。实现旅游总收入679.83亿元,增长13.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8.27亿元,增长13.6%;国际旅游收入2255.19万美元,下降18.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衡阳同湖南省各旅游地一样,经历了暂停和缓慢回升的过程。近年来,衡阳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位居湖南省的前3位。尽管如此,衡阳旅游仍然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为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品质,2020年4月-2020年6月,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发现游客感知的衡阳旅游品质处于中等水平。就具体的旅游功能而言,游客对旅游美食、旅游交通的评价较高,对旅游住宿、旅游景区的评价居中,对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的评价较低。可见,游客对衡阳旅游“游”的内涵及品质满意度较低。其它方面,游客出游方式排名靠前的为好友结伴(41.73%)、家庭出游(28.57%)、个人自助游(12.78%),每次花费200-600元居多,占51.92%,小于200元占25.64%,大于600元占22.44%,这为旅游项目的类型开发及市场运营,提供了参考。

2.2 旅游业发展困境剖析

旅游作为一种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的休闲活动,是提升人民幸福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相关文件、研究报告、规划文本等资料,结合专家访谈与实地调研,发现衡阳旅游业发展品质不高的原因与衡阳旅游发展理念、产品结构、路径依赖、市场秩序等有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困境:

一是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分割,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潜能。“旅游生活化”和“生活旅游化”是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与发展趋势,衡阳在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美化升级,提升衡阳旅游发展的“软实力”。二是本地周边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品质参差不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本地游客对周边游有着强烈的需求,然而衡阳周边相应的产品供给不足,品质不高,很多游客“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三是面临资源驱动型发展瓶颈,旅游增长乏力。长期以来,衡阳旅游发展主要依赖以南岳衡山和南岳大庙等资源型景区为代表的“门票经济”和“香火经济”,文创旅游、研学旅游、山地旅游、家庭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开发不足,未能充分满足游客差异化、个性化的身心体验。四是重点景区旅游市场秩序亟需整顿,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南岳旅游区的发展关系到衡阳乃至湖南旅游的品牌形象。门票与香火是当地两个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沿街香火店面杂乱,造成了视觉污染,拉客宰客的乱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游客的心理安全和消费体验。五是城市旅游与夜旅游发展滞后,区域联动不足。衡山是衡阳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遗憾的是其带动作用有限,没有辐射到衡阳城区及周边地区,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有限。此外,尽管坐拥三江交汇的独特地理优势,但城市夜游活动不见起色。六是文旅融合不足,重旅轻文现象堪忧。衡阳雅称“雁城”,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是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风水文化、福寿文化、火神文化、书院文化、抗战文化、名人文化等“地脉”与“文脉”资源有待挖掘、活化和展演。

3 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

3.1 培育周边出游市场

本地人游本地是当前旅游复苏的新亮点和新支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出于安全健康考虑,人们的生活圈受到了一定的压缩,旅行距离从以往中远距离的长线游转向近距离的周边游,使得居民身边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受关注。居民在周边地域出游,既能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又能满足休闲游憩的需求。长线游的特点一般是“远程低频”,而周边游因地域优势,只要努力做到“近程多频”,就能提振旅游消费,促进当地发展。为实现此目标,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衡阳旅游要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营造美好人居环境,丰富旅游业态、加大区内旅游营销、推行旅游年卡优惠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吸引当地游客的广泛参与体验。如衡阳各区县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是有着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类型,特别是针对家庭、亲子、研学、自驾等市场群体而言,值得重点培育。

3.2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是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的时代要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实践进程中顶层设计不足,融合缺乏理论指导,仅在机构融合、融合路径、融合模式上展开试点和摸索,存在孤岛化、泛娱乐、小众性、中低端的旧格局,尚不足以发挥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培育大众、激发创造、助力发展的突出功能[3]。因此,衡阳应加强顶层设计,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从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高度与视角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旅游休闲娱乐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行政服务、旅游人力资源服务等八个方面的服务[4],提高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3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旅游业而言,也进入了品质化发展的关键阶段[5,6]。随着人们出游机会的增多和旅行经历的丰富,人们对旅游的追求开始从数量转向质量。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业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需求品质化”,“十四五”时期,这一需求只会更加迫切。可以说,发展品质旅游既是对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同时是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旅游中高级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现阶段,衡阳旅游缺少品牌化、大型化、品质化、专业化、科技化的游乐项目。且现有产品结构不合理,山岳景观等原有优势项目走向衰退,没有发挥辐射带动效应。传统项目如南岳衡山景区产品缺乏迭代更新,新兴项目如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严重,消费水平低,缺乏活力的问题。

4.4 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犹如我国经济发展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一样,国内旅游行业的资源优势也已基本耗尽。各地以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为代表的特品级、优良级旅游资源早已得到开发,剩下的资源大多表现平平。业界认为“低垂果实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还有什么能来做旅游?面对弱势资源,如何赢得游客的青睐?这是我们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所以,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范式转换,需要树立新的资源观、市场观、时空观、传播观,引领旅游行业的革新。对于文脉深远,底蕴深厚的衡阳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恰逢其时,需要做强做大。从体验视角来看,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抽象的,于是需要深入浅出,以“形”悦人,以“情”动人,方可制胜。因此,衡阳旅游可重点挖掘船山文化、抗战文化、书院文化、火神文化、造纸文化、风水文化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意,并通过科技手段进行转化传承,最终以旅游节庆、游乐项目、旅游标识、城市公园、景观小品、旅游基础设施等为载体进行动态与静态展演,形成鲜明的衡阳旅游IP。

4 结语

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已成为国民美好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提升民众幸福感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愿景和使命。本文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为例,结合文旅融合背景与新冠疫情局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衡阳旅游品质处于中等水平,在剖析衡阳旅游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培育周边出游市场,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等四个方面探索衡阳旅游发展的幸福路径,可为地方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旅游幸福感不仅属于外来游客,也应属于当地居民。今后,有必要加强社区居民视角下的旅游幸福感研究。

 

参考文献:

[1] 妥艳媜,陈晔.“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新趋势与促进战略[J].旅游学刊,2020,35(06):8-10.

[2] 张晓,刘明,白长虹.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J].旅游学刊,2020,35(05):37-51.

[3] 陈慰,巫志南.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问题、战略及机制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20,13(02):1-12.

[4] 张新成,高楠,何旭明,王琳艳.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79-186.

[5] 戴斌,张进福,马仪亮.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品质旅游[J].旅游学刊,2018,33(12):1-14.

[6] 张丹婷,邢占军.旅游与民众幸福感[J].旅游学刊,2019,34(07):1-3.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本文系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B(Ⅱ)012。)


[打印本文]



Copyright © 2017 衡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421001 湘ICP备17012285号-1